Loading
创先争优

当前位置: 首页  /  嗨!生科院  /  创先争优  /  正文

我院学子熊昊洋荣获重庆师范大学2021-2022学年度“共青团员之星”

发布时间:2022-05-09 浏览次数:

熊昊洋,男,汉族,共青团员,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森林保护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重庆市三好学生,校级一等综合奖学金、重庆师范大学“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等荣誉二十八项,发表学术论文三篇,参与省级大创项目两项。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他也热衷于社会服务与科学传播工作,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与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学年志愿者时长达96小时。他和他的团队在四川省与重庆市多个中小学、乡村社区开设公益“科普课堂”活动共计五十余次,服务五千余人。

思想上:爱国奉献,志存高远

早在大学伊始,他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要用奋斗定义人生价值,在奔跑中抵达新的远方。于是,在团日活动的舞台上,他深情分享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绚丽成效;在征文比赛的稿纸里,他提笔描绘着建党百年的光辉岁月;在疫情肆虐的岁月中,他拿着酒精棉片和额温枪,与村社区防疫工作者并肩站在了一起。疫后返校,他将在防疫一线的见闻搬到演讲台上,倾情的演讲不仅使他获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更将防疫工作者的付出牢牢地烙在了每位听众脑海里。此后不久,他又凭借不懈努力,荣获重庆市三好学生、重庆师范大学三好学生、重庆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并于2020年12月入选重庆师范大学“先进事迹报告团”,在数千新生前讲述自身事迹,绽放榜样之光。



学习上:慎思笃行,恒心永一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深知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才是实现自身志向的捷径。在课程学习中,他不仅努力理解教材内容,更要求自己悟透每一门学科背后的内涵。在鼾声四起的深夜,苦读的背影为他换来了连续两年期末测试平均学分绩点位列年级第一,荣获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四次“校级一等综合奖学金”与四项“单项奖学金”。为了夯实专业知识,他背着帐篷随学院科考队数十次深入重庆市内各大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科考,累计工作时长近百日。一手握坚守,一手抓创新,他将VR技术与自己擅长的生物教育相结合,撰写创意项目计划书,在校内获奖多项。

科研上:刻苦专研,矢志不渝

韩愈曾说“圣人无常师”,他深以为然。为了开拓自身知识维度,他主动向学校不同学院的老师虚心求教,教育、美术、经济、生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每个学科的知识他都毫不吝惜时间,竭力钻研,并将自己坚守的科学传播与之融合。功夫不负有心人,截止目前,他已发表学术论文三篇,其中核心期刊一篇。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两项,均获省级立项。为加深学校师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落深、落细、落实,他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团队调查、记录、整理,编撰《重师植物图鉴》与《重师鸟类图鉴》,共计三十余万字,记录校园植物三百余种,鸟类六十七种,并建立校园生物多样性网站及科学传播公众平台,为学校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实践上:饮水思源,学以致用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思其源,他一直将“学以致用,用必为民”作为最终目标,坚持用学识回馈生养自己的农村。大学期间,他利用寒暑假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中,签约四川崇州两家社工组织,定期协助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科普教育服务。他组建科学传播团队,深入挖掘教育学文献,将经典的教学方法与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开展科学传播工作。两年来,他带领团队向重庆璧山塘坊社区、四川崇州桤泉小学等三十余个农村中小学与社区开展自然知识科普与公益展览活动近六十次,服务人数达五千余人。今年暑假,他前往重庆江津以及贵州遵义等地,向村民宣讲植物病虫害防治前沿研究成果,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花椒蚜虫害、葡萄溃疡病等问题,助力当地乡村振兴。返回家乡时恰逢“双减”政策下达,他又主动联系家乡崇州市梓潼乡的多个村社区,协助其组织开展“社区课堂”科普活动。他与团队的付出受到各方高度赞誉,被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家级主流媒体报道二十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