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平台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平台建设  /  正文

生命科学学院省部级以上平台简介

发布时间:2023-01-05 浏览次数:


 

  1. 活性物质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邱宝利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庆高校生物活性物质工程研究中心于20074月经重庆市教委批准立项建设,20095月高水平通过市教委验收,同年12月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活性物质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这两个工程中心先后由陈斌教授、杨善斌教授、邱宝利教授担任中心主任,以昆虫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生物制药研究所和应用微生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为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是集研究、开发、推广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研究开发型实体。

     

  2. 动物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付世建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庆高校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于200011月由重庆市教委批准建设,20109月由重庆市科委批准立项建设“动物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两个实验室均由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元莙教授创建并首任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目前形成了稳定并具特色的四个研究方向,即微孢子虫学(周泽扬教授领衔)、鱼类寄生虫学(赵元莙教授领衔)、昆虫进化与发育生物学(陈斌教授领衔)与鱼类比较生理与行为学(付世建教授领衔)。实验室现有固定成员36人,其中高级职称23 (4人为国家二级教授),博士26人,博士生导师4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两江学者” 特聘教授1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

    近五年来,实验室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和“863”子项目等)2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含重点/攻关项目)约60项,研究经费达1600万元。发表了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2项,省部获奖(含自然科学奖与科技进步奖)10余项。

     

  3. 植物环境适应分子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张汉马教授/博士生导师

    植物环境适应分子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于20142月经重庆市科委认定,由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E.C.Cocking任顾问,重庆市“百人计划”人选、由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汉马教授创建。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2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平均年龄41岁。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植物氮高效利用与根系发育调控、作物环境响应机理、植物抗病机理、野生植物环境适应机理等。实验室团队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曾在国际顶尖刊物如SciencePNAS等发表论文。过去5年发表论文120多篇,SCI收录50余篇,5篇影响因子大于5;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32项。研究成果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各一项;培育水稻新品种8个,累计推广面积700余万亩。

     

  4. 媒介昆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陈斌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三年来,重点实验室成员以重点实验室平台为依托,申请主持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际项目1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10项,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子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1项,到账经费703.2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2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件,已授权5件。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1项。

    蚊虫、苍蝇等医学昆虫及其疟疾、登革热、脑炎等虫媒病仍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蜂类、蝶类、甲虫等传粉昆虫为80%植物授粉,蜂产品具有重要开发价值。该实验室围绕媒介昆虫及其控制或保护技术,形成了媒介昆虫分类学和进化,医学昆虫基因组学及其控制,传粉昆虫生物学及其利用3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在基础前沿研究、论文专利产出和成果应用方面成果显著。通过分子技术解决了蚊科、胡峰科等分类学难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以中华按蚊基因组研究为重点,弄清了杀虫剂抗性和虫媒病传播机制,为分子检测技术和新型杀虫剂开发奠定了基础;选育了中华蜜蜂,改良了饲养技术,建立了蜜蜂病原和蜂产品检测技术体系,获得了较大社会经济效益。

     

  5. 重庆市特色作物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正武教授

    重庆市特色作物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52月由重庆市科委正式批准立项建设,中心以优异水稻资源鉴定、发掘及育种材料创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配套栽培和制种技术研究;新品种选育及成果转化;油用牡丹资源研究及集成示范为主攻方向。3年来获国家和市级项目12项,育成具有核心科技优势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冈优36, 2013-2017年在重庆累计推广应用面积36.15万亩,产值5.54亿元,农民增收5322.45万元。2017年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5-2016年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2016年获批重庆市教委创新团队。

     

  6. 重庆市食品质量与安全快速检测协同创新中心

    创新中心主任:乐涛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庆市食品质量与安全快速检测协同创新中心”于2015年由重庆市科技局正式批准立项建设。中心是由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市生物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同牵头申报筹建,整合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优质资源,聚集22家国内企业及科研院所、3家国外高校和研发机构构成的协同创新中心。中心集聚了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和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本中心由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乐涛教授创建。

    中心以国家和重庆市食品产业重大需求为牵引,围绕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体系研究、食品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研究、食品组分结构与营养特性动态变化、食品加工过程设计与自动化控制等五个领域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整合协同单位的优势资源,形成攻关大平台和研究大团队,创新高效运行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难题,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中心培育组建以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服务、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协同增效显著。近几年,协同创新成员单位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0余项;发表论文130余篇、授权专利4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成果奖8项;实现成果转化80余项。